气虚胃痛者宜食物品有。
糯米
性温,味甘,能补中益气、暖脾胃,糯米煮粥食用,最养胃气。正如《医药六书药性总义》所云:“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。”对气虚胃痛之人尤为适宜。
粳米
俗称大米。能补中益气、健脾和胃,适宜气虚胃痛者煮粥食用。明·李时珍认为:“粳米粥,养肠胃。”清代著名食医王孟英还说:“有一种香粳米,自然有香,亦名香珠米,煮粥时加入之,香美异常,尤能醒胃。”
锅巴
气虚胃痛之人,可把锅巴1000克,同炙鸡肫皮50克,一同研粉,和入白糖、米粉适量,焙作饼食,有补脾胃,助消化作用。
西谷米
能温中健脾养胃、治脾胃虚弱及消化不良。西米煮成黏稠的稀粥食用,对气虚胃痛者尤为适宜。《柑园小识》亦云:“西谷米,健脾运胃,久病虚乏者,煮粥食最宜。”
大枣
性温,味甘,可补脾和胃、益气。唐代著名食医孟诜指出:“大枣煮食补肠胃,肥中益气第一。”或用大枣煎服。或同粳米煮粥,或与锅巴、鸡肫皮一同烙饼食,对气虚胃痛之人均为适宜。
牛肉
能补脾胃、益气血。《韩氏医通》还称赞说:“黄牛肉,补气,与黄芪同功。”凡气虚胃痛之人,可用牛肉煨至烂熟,吃肉喝汤。
鲫鱼
性平,味甘,治脾胃虚弱,适宜气虚胃痛、纳少无力之人食用。《唐本草》载:“合莼作羹,主胃弱不下食。”《本草经疏》亦云:“鲫鱼入胃,治胃弱不下食,鲫鱼调胃实肠,诸鱼中惟此可常食。”
黄芪
善能补中益气。亦善治脾胃虚弱,凡气虚胃痛者,均宜选用黄芪30~50克,同大枣10~15个,煎汤服食。若食后觉胀,可用橘子皮少许,泡茶饮之即解。
党参
是中医最为常用的健胃补气药,可单用党参15~20克,与大枣5~7个煎服,也可配合山药、白术适量,同老母鸡煨食。
蚶肉
性温,味甘,有温中养胃的作用,凡胃气虚寒性疼痛者,食之颇宜。《本草经疏》中曾说:“蚶,味甘,性温,甘温能益气而补中,胃气健。”所以,虚寒性胃痛者宜食之。
猴头菇
性平,味甘,有健胃、补虚及抗癌作用。凡中医辨证属气虚胃痛者宜食之,包括西医的胃溃疡、十二指肠溃疡、慢性胃炎、胃窦炎、胃下垂等,常食颇多裨益。
香蕈
又称香菇。性平,味甘,有益胃气的功效。《日用本草》中说它“益气,不饥”。《本经逢原》亦云:“大益胃气。”《本草求真》还说:“香蕈,食中佳品,味甘性平,大能益胃助食,中虚服之有益。”故凡气虚胃痛之人宜常食之。
猪肚
性温,有补虚损、健脾胃的作用。气虚胃痛者食之,实为“以脏补脏”之法。《别录》中说它“补中益气”。《本草经疏》亦记载:“猪肚,为补脾胃之要品,脾胃得补,则中气益,根本固而后五脏皆安。”故胃痛属虚之人,食之最为适宜。
南瓜
甘温益气食品。明·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:“南瓜,补中益气。”因此,气虚胃痛之人,适宜经常食用南瓜,并当注意煮熟后趁热服食,切忌冷食,否则易引起泛吐酸水。
菱
《随息居饮食谱》中说:“鲜者甘冷,熟者甘平。”煮熟食之,有益气健脾作用。《别录》说“主安中补脏”。《滇南本草图说》认为可以“醒脾,缓中。”气虚胃痛之人,适宜用菱角煮熟食用。或将老菱制成菱粉服食,《纲目拾遗》中记载:“菱粉补脾胃,健力益气。”
饴糖
性温,味甘,有缓中补虚作用。《千金·食治》中说它“补虚冷,益气力。”唐·孟诜认为能“补虚,健脾胃气”。《食物中药与便方》中也介绍:“慢性胃、十二指肠溃疡,胃痛不止,面色苍白,脉迟:饴糖1~2匙,温水化服,有缓解胃痛之效。”气虚胃痛者宜食之。
此外,气虚胃痛者还宜常食扁豆、山药、大麦、牛肚、羊肚、狗肉、鸡肉、牛奶、番薯、花生、樱桃、太子参、兔肉、鳝鱼等。